加入我们

故事

我和我的国学老师

张珂 2016/12/23

小的时候学《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当时背得很熟,但是当时的我对传道受业解惑,确实是没有什么概念。“道”是什么我更是不知道,直到遇到朱翔非老师,我们平日称呼他“先生”。

先生是我母亲的朋友,也是我母亲的国学老师。第一次见先生的时候,我还是高二的学生,不知道国学是什么,先生带着我参观了雍和宫和国子监,过程中细细讲述,我当时只觉得先生有趣,说话语速不快,但我对谈话内容有点不以为然,我当时肯定是有点挑衅、有点莫名其妙的自信、不讨喜的样子,但是先生什么都没说,还是很温和地跟我说话,没有一丝一毫地瞧不起。

再见到先生是四年后的2011年,我即将再次离京赴意留学。在冬天的傍晚,先生赶过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门前,匆匆一面,送了我他的新书《新孝道》,上面写着“张珂小友雅正”。那时我还不是先生的学生,我带着这本书来到了意大利,这本书也一直跟着我直到现在,我看过很多遍,它当时对我来说就是一本书,现在却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意义。

2011年先生安排了暑期面授,那也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听先生讲课。讲课的内容对我来说太难了,努力地记笔记也记不下多少,很多字我都不会写,很多人物听都没听说过。先生在第一天的晚上跟大家交流,说起传播国学的心,讲如果这个事情做不成,他就乘愿再来。那天晚上先生讲了很长时间,很多我不认识的学友都哭了,内容是什么我也已经模糊,但是“乘愿再来”四个字以及当时的语气,却始终非常清晰地在我脑子里。与其说是国学打动了我,不如说是当时的先生打动了我。我就想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能让人什么都不顾了地这样扑上去。是先生开启了我对国学的好奇心,给我打开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世界。从此我知道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属于个人的意义。我好像是沉睡中一下子被先生叫醒了,看着先生,跟先生说话,听先生讲课,我心里都充满了崇敬,先生讲的每一个字,我都认真记录,感觉重要无比。不懂也不要紧,我就是要跟着他学下去,学到懂为止,学到成为先生这样的人为止。

紧接着2012年我又参加了暑期面授。中间的一年,我通过文稿学习了先生讲的“中华人文精神简史”,通过先生讲的简史,第一次知道原来国学的东西不单纯是一个知识,而是我原本应该有的一部分,有了这一部分,我看其他的东西都有了一个新的角度,新的立足点,更幸运的是这个立足点是永恒的。这次面授之前,我非常激动,想着要见到先生,紧张又高兴。这次的面授比上一次还要难,开始讲心性修养的工夫。每天的课程强度很大,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我觉得整个人都打开了要放光。当初出于对先生的敬意而产生的一点点好奇,一点点相信,已经在这一年变成了我对国学本身的渴望。它就像是我一直以来缺了的部分,补上之后我觉得自己特别健康,特别阳光。面授的时候,有一顿饭我是挨着先生坐着的,先生告诉我读钱穆先生的书,读了《国史大纲》可以再读《国史新论》。那天起我就按照先生说的,一直顺着钱先生的出版书目一本一本地读。自是一番非同寻常的收获。

面授之后,我意识到国学不单纯是历史,经典,这其中有工夫。先生教的是这个工夫,这才是真正的“学”,这才是传道啊!这次在尼山的面授让我对先生的敬意又上升了一层,甚至有时候不敢跟先生说话。敬畏先生,同时我对先生有无比的信任,这种信任甚至超过了对我的父母。那次面授之后,我经常在跟人交流的时候说“这是先生说的”,潜台词就是“这绝对是对的”。有人说我这是盲目的,是当时我的无知导致了这种盲目。我完全无所谓,只有感激,这份信任让我毫无阻碍地接收了先生说的全部。

我不是先生在四中带的学生,长期在意大利留学让我无法跟在先生身边听先生讲。所以面授结束的时候我很慌张,接下来的时间怎么办?没有先生,谁能告诉我做得对不对呢?先生这时候让我加入“静远堂”,与段昊坤他们这些先生的学生们一起在网上学习,我开始在论坛写日志,我知道先生能看到,心里踏实了许多。每周六晚学友们在一起交流一周的心得体会,雷打不动的周六交流延续至今,我感到离先生离得更近了。

2013年段昊坤邀请我到北京参与学堂的年度会议。我逐渐加入了先生的“孔阳国学工作室”,我开始做一点点事情。这一年我没有见到先生,我手里却开始逐渐有先生的讲课资料,录音,我开始学习写“如是我闻”,继续写日志。从这一年起,我每个寒暑假都会到北京去。我和学友们变得亲密起来,我不再是一个人,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先生给了我一堂师友。我们在一起交流、跟先生学习,在自我精神开启的路上各自走,但也一起努力。

从2013年起,我每年都能在寒暑假见到先生。先生很和蔼,跟我们说话经常开玩笑,流行的很多东西对先生而言都有些复杂,这时候感觉先生笨拙得可爱。他像是老师,像是长辈,像是学友,但一切说来还是“先生”,那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我在先生面前放松了很多,能够非常坦率地说出自己懂了还是没懂。先生是个非常神奇的人,很宽厚,我的缺点在面对先生的时候不会感觉难以启齿,我的优点也不会让我觉得自满;但也很严厉,他说“这个你们一定要抓紧,就是说不要松懈:有老师指导你的情况下、还有时间的情况下,你还松懈了,我觉得这一辈子都说不过去”。面对先生进行工夫答辩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除了紧张之外还很幸福,因为这个人能够给我的精神指一条路,并且手把手带着我走。不用怕犯错也不用怕做不好,只要做就行了。先生微微笑看着我,我就觉得什么都能做到。先生会经常面授,我在海外只能听录音看文本,但这些也不要紧,我知道即使我不在,先生也会帮助我,也会随时调整我的状态。

2014年的时候先生生了病,很多学友都不知道。段昊坤和我说的时候,我着急坏了,也害怕。我们决定无论先生是不是能经常面授,都要把工夫做好。这一年我们就学先生原来讲过的东西,我自己也把论语补全了。暑假的时候,先生召集我们这些出国在外和即将出国的学生见面。当先生走进咖啡馆的时候,我差点没忍住哭出来,先生并没有完全康复,有时候说话含糊,瘦了非常非常多。我们是从医院把先生接出来的,先生就这样带着病嘱咐我们,出了国也千万不要中断了国学的学习。先生看我的时候,我心里难受坏了。对我们所有的学友来说,这是最让我们痛心的事情。当时我就想着,无论如何我肯定学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先生,为了国学。先生还那么年轻,身体之所以会如此,是他几乎用全部的时间在做这样一件从无到有的事情,让这个国家重新兴起儒学,让这个国家的人重新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没有人能够帮他,我们再不立起来,先生还是只能这样透支着自己。那天下午的情景我记得特别深刻,我们站在先生的背后和先生合影,我看到了先生头顶开始斑白的头发,可是先生实际还那么年轻。上学到现在,有很多老师对我很好,但从未有一个人像先生这样,是不顾一切地扶着学生一点一点走上闻道的路,用尽心力提着我们的状态,初学时先生对我精神世界开启的关注远远高于我自己。哪怕是先生生病,也坚持嘱咐我们,给我们每个人设计将来的路。

好在先生逐渐康复了起来,我也开始在学习之余参与工作室更多的事情。先生的面授变得频繁起来,除了讲工夫,先生开始不断教我们做事。很多事情对于留学生的我来说有压力,课业繁重,我经常要到半夜才能睡觉。可是在做工作室的事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累,我想做点事。想到先生说让我们成为克家子,让我们成为一批儒者,自己充满了力量。每当累的时候,就想起先生生着病给我们面授的情形,马上忘记疲惫,全身心地去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好。

随着我们学习不断完善,我可以通过微信,通过邮件联系到先生。可我还是轻易不敢给先生发消息,不同于开始的惧怕,是生怕自己给先生添麻烦。说起来,虽然先生没有真的收我做弟子,但是每年只要我去北京,无论多忙,多累,先生都会腾出时间来专门给我讲讲工夫,听我说说自己的工夫并进行调整。这样的面授常常持续到深夜,而期间为了不耽误时间,先生只吃点外卖盒饭就算了。我在国外的时候,日志里说了身体不舒服,先生看到就会发微信问我好点没。哪怕有一点进步,先生看到了也会鼓励我。哪怕有一点问题先生看到了也会帮我调整。先生的忙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可即使如此,先生在关注着我们每一个人一点一滴。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去工作室带暑期班,先生抽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给我单独讲。临走的时候,我说我知道先生记得我,在意大利就特别踏实,特别感谢先生。先生笑了笑说“嗨,这不是应该的吗”。但是对我去带暑期班,先生却郑重地说感谢。跟着先生学习的这些年,我一分钱都没有给先生交过。可先生教给我的却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宝贝,更不要提先生花在我们身上的心力。每每想到这些,都觉得自己学得有哪怕一点松懈,对先生都是一种辜负。先生是真正把儒家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来做的人,成败利钝,利益得失我从未在先生身上看到过。先生对我们也是这样期待的,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儒者,把儒家的学问传下去。

人到底要怎么活着,是我见了先生才明白的;国学是什么,要怎么学,是先生教给我的;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开启自己的形而上,完整自己的生命,是先生传给我的;怎么去做事,要为自己,为这个国家做什么事,是先生指导我的。先生的东西是我白白得来的,却是最最宝贵的,不敢不珍惜。对先生的敬意,每多学一点就多长一点,对先生的信任也在这些年不断增长着。我要成为一名儒者,成了我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想做到的事情。先生对我来说早就不是一个老师,先生给我的也远远超过一个老师所能做到的。先生在我眼里是像父亲一样在这条闻道之路领着我向前的人,是像朋友一样关心我的生活,陪着我学习的人,也是一个在我身后需要照顾的人,让我想要尽快地成长好让先生可以停下来歇一歇。有时候我甚至希望先生不要再这样大量地讲了,就好好休息,养好身体,但我们的程度还不够,还不能分担先生身上的担子。唯一能够努力的,就是先生说的每一件事,我尽力做好,先生说的工夫,都能原原本本地接过来。

跟着先生学习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幸福,只希望自己能一直跟着先生学下去,能在国学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像先生一样传道弘道。曾经我好奇的那个让先生奋不顾身扑上去的东西,现在也交给了我。我要好好收着,先生给我的,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传给更多的人。我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再让先生一个人站在那里对着学生说出“如果这一生不行,我就乘愿再来”,这不是先生一个人的事业,这是我们所有人必须前赴后继去做的事,是我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我要和学友们竭尽全力地让我自己,让先生,让学友们,让儒家如愿以偿,让这片土地重新站起一批儒者。

上一篇国学与我的十年

下一篇我与国学

分享:

精选留言

    留言板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

    您的留言可能会被显示在精选留言中,是否同意?

    孔阳国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