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首页 > 儒见专刊 > 史政风俗

儒行天下丨从自由的意大利说开来

2017/05/02

编者按:儒者自不应该把自己只局限在书桌前的一隅,而应该时刻关注着自己所处的时代与世界。自本期起,儒见将推出「儒行天下」栏目,邀请星散在全球各地的作者们,以儒者的眼界,陪伴各位读者遨游天下形胜、感受风俗利弊。本文作者咏风,在意大利生活将满10年,在她的眼中,「自由」二字适足以概括意大利的风气。



说到自由,很多人都会说这是有权或有钱人才能谈到的东西,活着都有问题谈自由太奢侈。但其实自由本身就是最基本的人权,和生存权一样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表述:
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
 
在意大利的这些时间,我感到意大利人基本地甚至部分非常完整地享受到了这个自由。同时这些年,对我改变最大的也是他们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若问意大利人自己,除却那些看上去美好的奶酪意大利面、歌剧、足球、奢侈品等等特色,内在自由的灵魂恐怕才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
 
在意大利人看来,个人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个人自由包括积极自由,便是「他能去做什么」。最简单的例子,上学。对于一个意大利人来说,可以去上法学院,可以去上技校,也可以去跟着一个鞋匠学做鞋。没有高低,全凭喜欢,这些都仅仅是个人选择而已。在这样的选择下,一个人从大学退学或者休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意大利的转专业,转学,入学,退学(指大学)条件都是非常宽松的。这样的宽松却几乎没有人在学校里混日子。仅以在法学院的这些年来说,我发现很多意大利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已经不止「刻苦」,完全不符合所谓「意大利人都很懒」的刻板印象。他们会将一本书认真看七八遍才认为是可以了。人只有是真正跟随内在的自由意志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可能真正的对这个选择负责任。
 


博洛尼亚大学图书馆。via 网络

 
「职业无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也常说。然而我们的社会真的是这样的吗?这就说到了人的消极自由,简单说就是「他可以做什么而不受外人干扰」。外在的舆论压力以及公共权力成为了这一自由的最大威胁者。我们常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绑架着,当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生出一种恐惧。我们在恐惧与别人「不一样」。而在意大利,恐怕唯一主流的观点便是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他们在鼓励着每个人都不一样。
 
在意大利,想要在冬天穿短袖去上课,当然可以;想在马路上穿着睡衣到处走,当然可以;就是想只恋爱不结婚,当然可以,想要信仰另外一个宗教,当然可以;想自己创立一个政党,当然可以,只要在法律范围之中,在道德之上,你想要为自己的人生选一条自己想要的路,随时可以。最大的支持不来自「可以」,而来自「当然」,在不会破坏其他人自由的基础上,社会以最大的宽容接受着每个人的选择。没有人会以怪异的眼光来看你。因为他们也在自由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意大利人每天最重要的生活行程就是悠哉的一杯espresso。via网络

 
除了社会宽容,同时个人自由也在被公权力认真地保护着。当一个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他们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都是写进宪法的。根据意大利宪法第十七条,公民和平的集会即使在公共场合也无需告知当局。除此之外,他们有权利在广场或者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声地演讲,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可以随时因为某种诉求没有被满足而要求游行。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纸空文,申请不会很繁琐,游行不会有危险,政府也非常重视游行本身所表达的诉求。
 
意大利的游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抗议,抗议食堂涨价,抗议退休年限的延长,经济危机时抗议缩短了假期(然而缩短之后2016年意大利人还是一年有122天左右的公共假期)等等,有些则是为了庆祝,庆祝古城的建立,庆祝同性伴侣可以拥有正常民事权利了,意大利冲进世界杯四强了……
 
意大利人游行起来真的非常嚣张:公交车要绕道走,警察前后开路护航,甚至有些全国的罢工游行会让公共交通系统全面暂停。哪怕这场游行是为了抗议某个总理的不作为,嚣张程度也不会稍有减少。
 


游行中民众表达对当时总理Renzi的不满。via网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意大利人真的很爱怼政府,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导致了他们对于国家权力永远保持着非常强烈的警惕心。在北方,解放日的庆祝远远超过国庆节。因为这一天意大利人真正的从专制集权的法西斯统治下获得自由。每个公民的自由权利开始真正地受到保护。
 


随处可见的庆祝解放日的宣传海报(PD是指意大利民主党)。自摄

 
对他们而言怼政府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二战以来,意大利七十年的时间里换了六十多个政府。宪法公投是每个意大利公民都有权参与的。简单说,宪法给了每个意大利人在这个国家方向发生变化时干预的权利,尤其是感受到个人自由受到威胁时反对的权力。在去年12月的公投中,即使意识到改革或许能够挽救这样的经济颓势,可以解决决策效率低下等等问题,可是因为也有可能会造成政府的集权从而出现独裁统治,多数人还是投了反对票。紧接着仅仅维持一年多的政府就这样被大家通过宪法内的法律程序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意大利人继续欢欢喜喜过了个圣诞节,政府虽然乱成一锅粥,但每个城市的圣诞树依旧如往年一样璀璨。
 


2016年圣诞,刚结束公投大家就投身到节前火热的采购活动中去了。自摄

 
这些年我在这里,时时刻刻感受着、享受着这样的自由的环境。这种环境让我的生命得到舒展,也让我开始逐渐意识到,原来我曾经是被限制着的。以至于后来我学了儒学,反而是在意大利说起来可以很坦然享有一个信仰应有的尊重,而在国内常受质疑和讥讽,在精神空间被打开的时候,我在意大利享受到了比较理想的现实生活。几年下来,我也开始改变着,学习着如何让自己更自由的生活,如何去尊重别人的自由意志。在这样的所得面前,因为意大利人的小气,懒散而受的委屈,甚至远离家乡的不安都可以暂且放下。
 
自由如此好是不是在意大利就没有弊端?弊端当然有!在意大利处于经济危机的时候,显然这样的自由带来的是国家凝聚力的衰弱,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以及中央权力长期弱势,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复苏。同时在面临国家重大灾难的时候(比如去年的地震),也将导致救援等一系列活动不能那么迅速,使转型时意大利的任何改革都非常迟缓,甚至毫无进展。
 


2016年8月意大利Amatrice地震,几百人丧生。via网络

 
于是日子久了,我也在想,到底什么原因让意大利人依旧选择了现在的状态?显然与经济的关系并不那么大,毕竟他们从我来的那一年就垮掉了。是法律的保障还是历史的传承,抑或是宗教的影响?或许他们都有。那么我们呢?我们难道生来便是如此的吗?
 
好像也不是呢!自从孔子将政教合一变成政教分离,每个人的自由之路便开始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实质生活上的。当这个地方让一个人感到人性尊严,自由意志受到制压,那么他就一定要反抗。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先也是警惕着公权力的先驱啊!《尚书》里说,天视自我民视;孔子说「上不臣天子,下不侍诸侯」;孟子说「民为贵」;董仲舒以天人感应限制君权;宋朝有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的规矩,明朝方孝孺说十族何妨……如此一数,好像也不太需要羡慕意大利人的自由,毕竟在历史上,我们也是这样活着的。自由地生活,自由地追逐个人的精神信仰。而且似乎我们自由的时间还略微长了那么一点。
 
有人说,历史列举的都是先贤,我们却都是普通老百姓。对老百姓而言,能说的太少,能做的太少了。可这时候去看意大利,问一个60岁每天都在开心烤栗子的爷爷,他在行使宪法赋予的公投权力的时候,他知道这一票代表着什么吗?问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她会知道限制国家权力吗?恐怕都未必吧?!
 
事实就是如此,自由的果实在被每一个公民分享着,他们可能享受的程度不尽相同,可是这个国家在给他们每个人尽量最大化。然而这个果实的诞生却并非是所有人奋斗的结果,是因为有人矢志不渝地在为自己和其他的人的自由奋斗着,他们在关切着自己之外的所有人是否都能够享受他们应得的权利。如果不是,他们会继续奋斗。
 
意大利人的自由可能来自于二战后第一次全民公投决定了「共和制」及后续的种种,来自于当年第一个想要让全民公投,并尽力促成共和制的那群人的奋斗。美国人的自由或许就来自那76个人争来争去得出的沿用至今的制度。人权宣言里的自由定义来自于无数个对自由关切并执着追求的生命和这些生命背后的哲学家,政治家……我们的呢?我们的能来自哪里?没有了先贤,没有了敢于为他人呐喊的精英群体后,我们的自由会何时到来?起码以冷漠或畏缩,这个时间将无限延长。
 
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吾辈不出如苍生何?!」每次面对这句话,都有些难以回避的羞愧。在享受了这么多年自由自在的空气之后,我也将回国。仅以羡慕和难舍来总结这些感受恐怕这种羞愧会一直伴随着我。「读书所为何事?」这个选择才是我们这代青年人面临的最深刻的拷问。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期待着「别人」,一代又一代的人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尽可能为「自己的后人」选择更自由的环境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关于人性尊严、自由权利的疑惑和追求却永远无法过去。什么时候有人来我们这里羡慕中国人可贵的人性尊严?这个答案恐怕自我们这一代人起需要有更多人努力回答,需要有更多人把历史上曾经我们拥有的找回来。
 
我们先生常常说,我们要有一副热心肠,要有担当。很多沉重的事情摆在面前,尤其是当自己享受过更好的环境之后,再次面对,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能做多少,能怎么做,可一颗心却不能让自己如此萎顿过去。对着天地、亲人、老师、学友,我这样一个没用的人也只能不自量力地说一句「某雖不才,願當此任」了。
 
(注:文中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定义引自以赛亚?伯林)

(注:封面图为博洛尼亚市区)
 
(全文完)




※本文系作者原创并授权本刊发表,所有权利保留




★延伸阅读

咏风:学儒日记 | 持住心中的温暖
咏风:反思 | 事事都听爸妈的话,这就叫孝顺吗?
咏风:血若冰冷,法律便如废纸




如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平台:

欢迎添加「儒见君」为好友,随时深入交流,关注每日动态:
 



 

上一篇良知不可泯灭

下一篇1644,历史转身的十五个瞬间

分享:

精选留言

    留言板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

    您的留言可能会被显示在精选留言中,是否同意?

    推荐阅读

    孔阳国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