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2
图为笔者高三参考国学社活动留影
九七上高中的时候,虽然也做过国学社的社长,然而那时候自己并不懂什么是国学,现在愈不敢说自己懂了,然而现在回想起来高中学习国学的时光,实有颇为值得一叙者,即那时候师友们对九七的关怀。
我高中开学前的第一天,王静得学长来我寝室,当时寝室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记得静得学长神采奕奕,和那两个同学开了许多玩笑,后来却忽而严肃起来,问我要不要学国学。九七上初中的时候,姥爷给了九七一本《老子》,本对之不甚感兴趣,一日闲来无事,一翻开,看到书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云云,大惊喜,之后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读上一会儿。当时就对国学很有兴趣,于是立刻答应下来。过了几天之后,学长又来寝室,那天大约是个周五,寝室里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没有开日光灯,只亮着台灯,室友的音响放的是维瓦尔第的《四季》(这也是王静得学长告诉九七的,九七至今不怎么听音乐)。记得学长讲的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无限的,永恒的,超越的,绝对的。人生除了一般的饮食男女、文化生活,还必须要有对超越一切形式的、形而上的追求,才算完整。学长还说到新教和天主教的差别,在新教告诉人可以不假外求、直面上帝,中国的儒家也教人通过自己的内心闻道,这是真正的信仰自由。九七听了,颇有醍醐灌顶之感,记得当时自己感叹道:“这简直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后来当九七自己上了高二、高三的时候,却再没能像学长那样,给自己的学弟讲儒学,这是九七高中生活最大的遗憾,也是自己上高中时候,最为之痛苦的一件事情,每周二国学社活动,没有什么同学过来,自己心里好像灌了凉水似的难受。自己高中的生命是流荡、放肆、不安的,那时的自己远接不上儒学的门风,更不知道怎么传播儒学。然而先生、学长皆未放弃九七,实在是九七莫大的幸运。
自己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教学楼的楼道里,之前听学长们说起先生,都非常尊敬,那天听说先生来了,九七兴奋又紧张,一开始以为会是一位老先生,后来见到,原来是一位身姿挺拔的中年人。当时有位学长和九七说,这就是朱老师,九七赶紧问好。先生非常和蔼地回礼。
自己高中时候听先生讲了很多次课。自己听课的时候,颇有一种生命的昂扬与振拔之感,有一次,从国学讲堂出来,外面正下着雨,天很黑,然而内心一片光明,昂首阔步而行。当然,这与真正的工夫还差得远。虽然如此,就在自己每天去上课、考试的那所学校,竟然就有这样一个课堂,讲的不是一般的知识、也从来不以考试成绩衡量一个人,而教的是一个人如何去追求形而上,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感受。在门外,好像自己如此平凡,进到门内,先生说的却是:孔子、孟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宇宙精神,都可以有与天地同流的境界。这是多么幸运!然而,走出教室,自己却如聋如哑,不知道该怎么与人分享这种感受,甚至再想找回那种感受、亦常常渺不可得,这又是多么让人难受。
然而自己当时为何说不出来呢?为什么儒者的人格,自己却渺然挂撘不上呢?现在反思,九七当时痛苦的来源,是好胜心不能除掉。务胜人者必不能虚心、敬人,一不能虚心、敬人,内心就不诚,内心不诚,必不能和人讲儒学,因为讲儒学时,一个人必须说自己的真性,唯有真生命才能动人。儒学本身,亦就是要人把这生命透出来,因此一旦负气求胜,自己学这儒学,也变得不可能。
没有真生命,一个人便惶惶而无内心之充实,就要找些外在的东西来使自己“找回自信”,对于那时的我,文学、艺术、考试成绩等等,皆是恃以负气求胜的“东西”。凡“东西”,必不能保鲜,以其不具有生生之机,于是自己总在失掉才华的忧患中惴惴不安。然而就在这样的不安中,九七上了高三,高考无疑是对人那一种求胜之心的又一次强化,因为这考试的逻辑,就在于胜过别人,不要让别人的优点超过自己。甚至往往是求胜、竞争之心越强者,越有备考之动力。
《大学》有言:“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彼时的自己,与这境界何其渺远耶?然而冥冥之中,或许是因为历代圣贤的愿力,更因为学长、老师的帮助,自己没有放弃儒学。在其中,九七的母亲也是居功至伟,在自己最颓唐的时候提点了九七:“你是不是太久没有学过儒学了?”于是在那一个被卑琐的私心缠绕的时代,在铿锵的经声中,九七竟重新找回了一些光明、刚健的力量。虽然自己不懂儒学,不懂圣人,然而却信圣人说的必没有错,就是我心所真正追求的。自己不但是为了自己高考,更是要为了儒学,自己应该考上北大,这样可以留在北京,像学长们那样为儒学而努力。自己那时的志向是如此纯粹,反倒是上了大学之后的一两年,经历了波折和模糊,直到今年,才感觉重新找回了自己放失的心,真是令人惭愧。
北京四中的毕业典礼,是办在高考前两周的时候,记得当时在会场里,九七忽然收到一条短信,是一位一年未见的学长叫我出来,于是自己就假托上厕所,出去找学长。见到学长,发现学长胖了不少。学长和九七说,高考完了,我们一起成就一番事业,学好儒学,再把儒学传播出去,九七说,自己正是这么想的,不知学长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学长说:“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有一句先生的话送给你:早知人生如梦,不如大打出手。”之后的那两周,九七常常默诵此言。
高考头一天下午,自己在宿舍休息,王静得学长发了一条短信给九七,说:“如临大宾,如承大祭。好好干,等你的捷报!”九七回复说:“明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当年自己曾经立下为儒学奋斗的宏愿,今日岂能忘记?自己要传播的儒学,就是当年那雨夜令自己心中光明、昂首阔步而行的儒学。人生是很短暂的,如果不去尽全力做自己内心中真正向往的那件事情,又是何必。或许有困难,但是对于仅有一次的人生来说,道路容易抑或困难,并无区别,何不大打出手?
图为当时学长所发信息截图
如您想更多地了解先生的学问,或有兴趣和我们一起学习,欢迎您和我们联系。联系我们,请加“儒见君”好友,或请您发送邮件至rudao_rujian@163.com。
如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您扫码关注我们的平台: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
三月十九日,凭吊1644,凭吊自由,凭吊人之为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