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核心提示:咏风学友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在读硕士,学习儒学已近7年,在她看来,儒学不只是纸上谈兵,更要身体力行,而核心便在于护持住内心的温暖。
温暖这个词,现代汉语里面有解释:暖和;亲切关怀。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还有点引申的意思。本文想说的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受,是内心的一个状态。
我的老师(下称先生)在我们最开始入门学习的时候讲了一个小鸡雏的比喻,「温暖」就是手上捧着一只小鸡雏的时候内心那种暖洋洋毫无负累的感觉。想着一个毛茸茸的小小的生命,暖融融的在手心里一动一动的时候,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温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个温暖来自于我的内心,被小鸡雏这个比喻触发之后,我清晰地感觉到了。像是冒出了一小团火焰心里面一下子亮堂了,隐约有点淡淡地喜悦,这个喜悦非常非常细小,内心还是平静的。当它升起来的时候心里没有负担,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很舒服。
毛茸茸的小鸡雏。via网络
人在这样一个舒服的状态自然是不想离开的。倒不是单纯享受,而是我发现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整个人才是真正立起来活着的。可问题是当这个小鸡雏的比喻过去的时候,这个温暖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样容易被我留下。它不是自然存续的,如果我没有时时观照,它也会时时飘移。但仅是那样的一个瞬间,足以让我坚定一个心念,就是我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可以长久的沉浸在其中。那才是一个生命正常的状态。
这其实是人非常本能地一个愿望,但是想要达成却很不容易。对我来说,我更习惯的是吃一顿好吃的,看一场好电影或者考出一个好成绩这些喜悦。这些却没有办法让我感受到那种毫无负累的光明。我还是会在这样的高兴后有些失落,会在下次考试之前担心,会忙起来的时候觉得日子过得没劲极了。如果我没有感受过先生说的那些,或许这样有起有落的情绪状态也就这么过了。但现在我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持续这种温暖的状态。
学习儒学,就是为了持住心中的温暖。本刊自摄
于是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注意着内心的变化,到底是什么时候我把这种温暖断掉了,又是什么时候我感受到了它。我发现当我起了怨气,当我计较着别人到底怎么看我,当我肆无忌惮地疯玩消磨着时间的时候,它都会不见。而当我关注着内心,听从内心最真诚的声音去说话,当我与父母相处,感受他们毫无保留又毫无条件的爱,当我尝试顺着这个温暖的劲去做事的时候,它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它不来自得失的计较,也并非是功利的收获,它仅来自于我的内心本身,外界种种只是起触发的作用。原来最根本的这个东西是我自己的,只属于我自己。这个可就太厉害了,这是何等的自由,又是多么好的生命体验啊!
日子只有这么过才是真正的活着!我能更敏感地去感知天地的生命,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可以去真的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而不是仅仅知道应该这么做。温暖的状态人不拧巴了,不会明明知道应该这么做,却总感觉自己被勉强着。心在真切地体会着经过的时间、人、周围环境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再有生气,悲伤等等负面情绪,恰恰相反,当这种温暖的感受被我含在内心的时候,情绪来的更加自然。虽然即使到现在,这种温暖,也不总是延续着的,但我在努力尽可能长的延续过程中感到无限的清明喜悦。发自我内心的这一感受可以同时向外延伸至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着内心的这个变化,我的整体都不一样了,我看向外面的眼光也不一样了。温暖是一个内心体认,却又不仅限于此,它可以由己及人,甚至可以由我到我所面对的全部外物。
《论语》里面,颜子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一句,有切实的感受在其中。自己真的克己复礼,那么内心是非常光明踏实的,同时也会对周遭多一份关切,这个关切就来自于内心的那份热乎乎的温暖。这个温暖让儒者不仅仅看到自己,还会不由自主地关心更多人,当自己这种感觉升起的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非常美好的。当我体验过这个温暖,并越来越久的可以沉浸其中的时候,我发现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原来论语里的话真的都是做出来的。儒者的很多行为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是自然而然就这么做了,因为儒者内心长存温暖光明,有一颗热心肠。我虽然尚未达到儒者的标准,却从儒门的学习中体会到了这种自己内心变化从而对周边都可以守礼宽和的状态。
但这句话不仅仅如此,后面有更厉害的。孔子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自己!有学友跟我说想要时刻体「仁」有点无从下手,其实儒家已经给了我们的最直接的方法——护持内心的温暖。温暖是来自与我们最本真的人性,而这人性又是属于天道的,这份温暖带来的光明,尊严等等一切都是不可被剥夺的。我作为一个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如何能够不去追求它呢!这世界上又有什么人能够阻挡我呢!这温暖是我的,也是在我体认「道」,不断追求精神生命满足的过程中自然生发的。视听言动都变成了我温暖辐射出去的轨道,而我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帮助我护持内心这个状态。而如何护持温暖、调整自己的行为,孔子给了颜子一个具体的方法:不断的按照礼去做,不符合礼的就不要去做。它可以自己生生不息。这是真是畅快,生命只有这样才是真的有尊严有意义的存在着,是值得我不舍昼夜去追求的。开始的时候,我也有点畏难,这感觉不在的时候多,在的时候少。但是先生说,跟着做,断了也不要紧,断了就接上,掉了就捡起来。我想,方法都给我了,只要自己不断践行即可,如此简单明了,我可以的。
孔子跟颜子讲完,颜子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学到现在,不敢说在「温暖」二字上有什么心得,却因这二字受益匪浅。愿学颜子,「我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子(熹)注曰「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儒学不是纸面之学,而需要我们去躬行实践。本刊自摄
(全文完)
※本文系作者原创并授权本刊发表,如欲转载烦请事先洽询。
如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平台: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
三月十九日,凭吊1644,凭吊自由,凭吊人之为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