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8
我从高中毕业开始学习儒学,目前已经升入大四,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这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努力尝试做工夫,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入手点。
最初先生讲“行不顾影”的工夫,一时间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曾经犯过的错误带给自己很大的困扰,心里烦闷、后悔或者惴惴不安,整个人的状态十分低落。对于这个问题,先生讲,这些错误、负担都像是影子。但是这些错误并不是一个人在“健康”的状态下做出来的,一个人在未闻道之时并不是生命最真实的状态,犯下错误也并不是自己的本心所使,我们会为此负责,但是不用为此而在心理上有负担。要追求那个绝对自信和绝对光明的生命,就要在闻道之路上不断前行。
虽然关于这个工夫的讲解我听得很早,先生也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讲,自己也因为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而有所触动,但是一直都有些似是而非。这个影子确确实实存在并困扰着我,但是“行不顾影”真有这么大威力?以自己的资质真的能发生这么大的作用?那个超越的、完满的自我真的存在吗?因为自己的勇力不够,做这个工夫的时候就犹犹豫豫的,一直也没什么成效。对此自己也很着急,工夫做不上身,就师心自用了起来,不是扎实地从工夫上走,而是千方百计只追求一个同样的结果。不是“不顾影”吗?我就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麻痹自己,一有影子袭上来的时候就让自己赶快忘掉。但是很明显,这个方法鲜有成效,说到底还不是真的把这一关过去了。在这样的徘徊犹疑中,大概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工夫不上道,自己也反思,希望能有所改变。在我大三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契机:我平时偶尔与父母有一些小摩擦,父母如果对我有一两句埋怨,我倒是不会和他们吵架,但是会自己躲起来生闷气,这个问题算是困扰自己二十来年的顽疾。有一次又遇到类似的事情,忽然起一念头:豁出去了!把勇提起来,把“行不顾影”做到底,倒看看对自己到底有没有用。我没有垮下脸来去一边生闷气,而是在言语上以礼的方式努力给父母做出回应,虽然脸色上一时转变不过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和父母之间的小摩擦轻易地解决了,亲情带来的温暖感重新萦绕心头,温暖出来,阴影就下去,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我知道这个问题将来也不会再困扰自己了。
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之后和先生交流,先生给予了肯定并鼓励我要坚持做。有了这个自信,在之后做这个工夫的过程中,又有新的收获,工夫做得能够更快、更直接。
后来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和奶奶相处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老人家说话有些唠叨,自己会因此感到烦闷。但是“行不顾影”带给我一个新的改变:随着学习儒学的不断深入,当我和家人相处的时候,会有对孝道的直接感受,这种温暖一上来,礼就做出来了,没有一丝别扭自己的地方,千分之一秒就有所转变。听奶奶说话的时候,自己也能以礼回应,不再觉得厌烦。
包括曾经的遗留问题,自己可能不会再遇到,并不能靠“改正”来使自己放下的,也能做到超越。因为一直以来“行不顾影”的经验,让自己对于绝对自信、绝对光明的人格开始有了确信。我在曾经做“行不顾影”的工夫的时候的那个温暖感是非常确定的、真实的,这不是别人告诉我的或者强加给我的,我知道这个东西不会变,所以曾经的种种问题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了。
“行不顾影”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不是自我安慰、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自我调节是把曾经的影子遮盖起来、蒙蔽自己,但是做“行不顾影”的工夫是把重重遮盖揭开,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那个可能被忽略已久的真实的自己。两种方法的结果其实也是不一样的,“行不顾影”不是忘记,而是完成了超越。它不只是一个改错误的方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颜回一样“不贰过”,更重要的是它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不让影子影响自己在闻道之路上做工夫的进程,终有一天能脱胎换骨。
我寻觅许久,终于找到做工夫的入手点,并且之后也不会停,会坚持做下去。这个工夫对自己影响甚大,在此特别感谢先生的悉心教导。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
三月十九日,凭吊1644,凭吊自由,凭吊人之为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