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儒学》,四位青年儒者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儒门会讲。
面对400位观众,四位青年没有表演,只是真诚地讲述儒学带给他们的改变。
他们相信,真实,就有着最动人的力量。
于是,近四百年的沉寂之后,中国大地上有一群青年儒者站了起来,他们呼唤着世人一同往前走。
让我们共同见证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儒学》
精彩片段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n0700fma5or.html
➤“儒家工夫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张文虚从高中开始跟随朱翔非先生学习儒学。
在大学中,唱歌的特长让她经常获得别人的掌声与肯定,小语种专业、优秀的成绩也给了她一个很有保障的未来。一切似乎都如此圆满,可是她始终不敢面对自己心中隐隐的焦虑,不知道抛却这些令人艳羡的特点后,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真实面对自己的生命时,特长、专业、成绩、工作……它们都不足以作为一个真正的答案,让她安放自己的内心。
只有四五年来的儒学学习让她知道,什么才是真实地活着。然而,她却没有勇气超越由这些特点堆砌起来的“小我”,坦荡地追求她内心最真诚的渴望。
带给她改变的,是先生的一句话,“学儒学,要拿出全部的真诚。”
当她不再隐藏,不再回避,拿出自己全部的真诚,直面自己内心的呼唤,她确认,“我,也要成为儒者”。
这是她的志向,她为此放弃了看似稳定的未来,而走向了前路未知的儒者之路。
但在她看来,只有如此,才是畅快淋漓地活出了自己的真生命。
➤“顶天立地的人,就是儒者”
灯光打在田九七的脸上,他缓缓起身,说“我,是一个怯懦的人。”
“考试考不好,谈什么理想?”“找不到工作,谈什么人生的价值?”“信仰能当饭吃吗?”“你要是连饭都吃不饱,你有什么资格配谈尊严?”这一切的声音,不仅困扰着田九七,也笼罩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面对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多少人在这样的声音中挣扎,最终选择屈服,把自己扮成一个“怯懦”的人。
但是,人的本色是否如此?
一次,田九七在国学课上听到了儒门的大勇:“吾尝闻大勇於夫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仿佛是一团烈火在心头燃起,他看到了一条道路,一条完全光明,顶天立地的道路。
哪怕是一个再怯懦的人,只要他决定仅仅忠实于自己的良知,内心喷薄而出的温暖就能让他无所畏惧,拥有与全世界、与整套弱肉强食的法则对抗的勇气。这个渺小的个体也可以顶天立地,树立自己生命的尊严。
➤“儒家的历史,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一开场,王兆珅就把他在高中国学社里听到的“江阴守城”的历史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1644年,面对薙发令,面对满洲人的屠刀,十万江阴人为维护生命的尊严选择反抗,最终全部战死。不仅是江阴,扬州、嘉定、昆山······中国大地还有几千万人为华夏衣冠慷慨赴死。
四百年前的江阴城,四百年后的中华大地,时代迥异,言语各别。中国历史上为尊严与生命去拼命的人,他们的坟墓如今已是荒草没胫。
历史,真的能这样过去吗?
今天国人从课本上接触的历史,是器皿,是数据,是工具,是一条条冷冰冰的知识点。
然而王兆珅高中时在国学课上听到的历史,却是“古今不隔,息息相关”。因为良知与道义具有永恒的力量,足以贯穿历史的天空,照彻人心。
四百年间,有那么多人,想要侮辱、践踏中国的历史与儒家。但王兆珅要站出来。
他说,“我必兴之。”
他要把属于中国人的历史还给中国人。把这些历史中耿耿不灭的精神还给中国人。
➤“面向世界,践行儒学”
他仍然记得先生的嘱托,“你是今天第一批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儒者,你必须讲最纯正的儒家。”
他知道,真正的儒家,具有永恒、绝对、无限、超越的信仰高度,这种高度足以让人超越自己的物质生命。
作为第一个进入哈佛神学院就读的儒者,王舒墨确信:“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一种人:他纯粹地作为儒家的实践者、信仰者面对这个社会。”
在海外,他与学友们共同举办了《论语》会讲。讲《论语》,讲孔子,讲儒家的心性修养工夫。而到场交流的学友中,有理工科的博士、博士后,有四五十岁的金融从业者。
他知道,大家都是冲着《论语》,冲着孔子来的。这是孔子的力量,是《论语》的力量,这是中国人走到天涯海角也难以忘怀的东西。
他感到,儒家应该站出来,撑起一条“不语怪力乱神”的信仰之路,为中国,也为全世界。
8月、9月,儒门会讲还将继续
杭州、广州、北京
他们还将发出自己的声音
扫码观看
二十万中国人都看过的儒门会讲
本文版权归孔阳国学工作室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