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践行孝道,大义认亲 |《中华孝道》播出十年第一次研讨会

2020年2月9日,正值元宵佳节,孔阳国学堂网校于晚间8点举办了第一次《中华孝道》播出十年研讨会。研讨会由孔阳先生亲自带队筹备,亲自主持,将以系列节目呈现。(点此查看下期预告)

十年前,孔阳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面向全国百姓开讲《中华孝道》。十年后,先生邀请学友们一起交流这十年践行孝道、传播孝道的体会。本次研讨会由孔阳先生主持,邀请张瑞军、慈忠玲、张珂三位学友作为嘉宾,共同讨论「大义认亲与立世之本」的孝道主题。线上共有220余位学友参与。

全文共6045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编者按:本期研讨会上,学友们结合生活经历进行了真诚恳切的分享,孔阳先生的回应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了儒家孝道超越血缘、政治、时代、民族的真正高度。在此,我们对研讨会发言记录进行整理和编辑,以便学友们回顾,也希望可以借此让更多国人了解真实的孝道。
 

先生开场白

孔阳先生:没有孔子就没有孝道

研讨会开始,孔阳先生对三位嘉宾学友进行简单介绍,并作开场白。先生讲到,这些年来,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孝道,但是孝道并不简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孝道具有深刻而广大的内涵,并不仅仅是要听父母的话,让父母心情舒畅、身体舒适。至于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学生为母亲洗脚的活动,其实也与真正的孝道无关。先生感叹,「真正讲孝道的人,在我们中国恐怕是太少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先生讲,中国人要想把孝道讲得清清楚楚,必须讲到家庭之上,讲到《孝经》,讲到孔子,「没有孔子也就没有孝道。」整部《孝经》,先生认为谏诤章尤其重要。在这一章中,曾子问孔子,听父亲的命令,这是不是孝道?(「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生气地答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是何言与?」)在孔子看来,遇到不义之事,臣必争于君,子必争于父,不争就不是忠臣孝子。这句经文给人相当大的震撼。孔子之后,两千多年来王朝变幻,人们往往奉当权者为标准,而孔子却让人遵循父亲、君主之上的大义而行,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既然听从父亲的命令并不是孝道,那么孝道和家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先生讲,「子不可不争于父」,这个「争」是最大限度地不使用武力。孩子认为父亲做得不合适,无论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如何,自己的观点岿然不动。等到父亲去世后,孩子就会按照大义直起脊梁、顶天立地做事。这个时候,人不仅仅属于家庭,属于自己的宗族,而是靠近孔子的高度。这是孝道的真相。《孝经》中讲,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

《孝经·三才章》(图片来自网络)

先生强调两点,「普通的百姓就是按照天地大道去做事。做出来,就是大义,就是孝道」,「如果家族做得有所偏差,你记住,要听天地大义的,不要听长辈的,长辈有可能犯错啊。」可见,中国人讲的孝道,孝背后一定要有道在。

「儒家在重要场合,涉及天地正气的时候,就要后面一个道字。」而在每个家族之中,我们认祖归宗,「向往的是这个家族中顶天立地的儒者,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先生强调,真正的儒家,讲的是「大义认亲」。「家族中只有那些遵守大义、顶天立地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遵循这样的家族文化才叫做孝道。真正的孝道不是家族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传下来的。」

接下来,关于「大义认亲」,先生请三位学友各自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关于「大义认亲 」的讨论

张瑞军:家风传承应正本清源

首先发言的是张瑞军学友。张学友认为「大义认亲」就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家庭的家风传承应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奉行儒家孝道」

张学友的老家在山西,家族现存近25世家谱。张学友也曾参与整理家谱、主持丧祭大事的工作。自从成为家族中的最高长辈后,张学友对家族的归属感更加强烈,认为自己也应该承担起承先启后、移风正俗、树立良好家风的重任。家族聚会时,张学友常勉励同辈,给父母增光,扬美名于后世。此外,张学友也曾教导女儿、侄儿、侄女了解家史,用实际行为续写家史。张学友自己也曾为女儿讲述祖先点点滴滴的嘉言懿行,但因为文化中断的缘故,这些记录都是支离破碎的,形不成自家的家风和家道。自从2016年读到《孝经》以后,张学友感到,接续道统,回归儒式家庭成为了自己的使命。2019年12月29日,张学友一家三口行束修礼,步入儒者之门,成为儒者之家,传承儒家门风。张学友感到,从自己归宗儒家,到自己的家庭成为儒式家庭,正是自己认祖归宗的过程。

先生对张学友的发言表示认同,又提到儒家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衣冠南渡」。经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战乱,大量北方人南迁,儒家文化也随之一步步南移,在广东等南方地区还有所保存。今天我们还会发现,南方关于儒家孝道方面的记载比北方更多。

慈忠玲:孝道是人的本性

接下来是慈忠玲学友发言。慈学友谈到,自己早年曾学习佛、道两家,但不得其门而入,最终在儒家走出了一条路。而她对于儒家的信仰正是通过孝道确立的。儒家孝道讲的「大义认亲」,对她有「好几次大的震撼」,让她深深感到儒家正是她所推崇的。

《孝里有道》书影

在学习儒家以前,慈学友并不能理解,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好,子女为什么要尽孝。母亲给出的解答也不能让她满意。后来,一次讲座中,慈学友得知母乳是妈妈的血液,内心很受触动,感到作为子女应该尽孝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跟随先生学习儒家后,慈学友才真正理解了孝道的博大精深。

听先生讲《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道就是这个本。学到这里,慈学友十分感慨,自己上下求索十几年不得其门而入的「道」,原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简单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好。慈学友说:「自己求道的状态一下从虚无缥缈变为脚踏实地,因为孝道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出来的,无论自己做得好与不好,都可以去实践。」这是慈学友学习孝道受到的第一次震撼。

《孝经·三才章》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先生讲:「孝道就像日月行天,江河行地一样。每个人对子女要慈爱,对父母要孝顺,这是人本性的自然流露。」听到先生的讲解,慈学友恍然大悟:「原来孝道就是人的本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不尽孝,就不是人。」这是慈学友受到的第二次震撼。

这个时候,慈学友虽然能接受这样的观点,但是并不明白为什么。《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先生讲:「生命固然是父母给的,父母的生命是谁给的呢?往上追寻,一代又一代,无数代之后,就追寻到家族之初,再往上追,追溯到浩瀚的宇宙。有了宇宙才有了人类。宇宙给人什么印象?伟大、令人敬畏。我们这个渺小的身体,因为体现了宇宙的力量,而变得不那么渺小了。既然我们的身体体现了宇宙的力量,又怎么能够毁伤呢?」

曾子杀猪漫画(图片来自网络)

到这里,慈学友理解了为什么人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关爱父母孩子的身体:「因为身体不仅是父母给的,也是宇宙给的,本身体现着宇宙的力量。」慈学友说:「这一刻,自身、孝道、永恒的真理、宇宙的力量,在我心中全部串联起来。自己真正确信无疑了,可以通过孝道达到形而上的境界。」

由此,慈学友也彻底明白了,孝道并不是报恩,而是上天赋予人的本能,是我们本性中自然而然的表达。「那些在地震等灾难中中不顾个人安危,保护自己亲人的伟大壮举,却是人性本身的自然流露。这就是孝道,这就是大义认亲。大义在哪里?大义就是天道。我们尽孝,必须立足在道的支点上。」

先生对慈学友的发言表示赞赏,并作进一步延伸。先生讲,我们之所以要继承孝道,并不因为孝道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而是因为孝道体现了天地精神,蕴含着永恒的真理。因而,孝道的价值并不是随着历史演变而流失,也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我们是拥有孝道的国家。两千多年,我们谈孝道,仍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明。这个是中国人给今天在座各位的一个厚礼,也是我们感到自豪的地方。」

张珂:孝道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最后发言的是张珂学友。张学友谈到自己学习儒家以前,对孝道就不感到陌生,觉得自己对家人也很好,自己也是个孝顺的孩子。但对于为什么要尽孝,张学友心里并不清楚。家中的爷爷奶奶说,子女要孝顺父母,因为父母养育子女,对子女好。然而,邻居家的父亲经常以「爱」的名义打女儿,一边打一边要求女儿尽孝。这件事引发了张学友的思考:「人到底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打也孝顺他,不打也孝顺他。好也孝顺他,不好也孝顺他。到底是怎么一个理?」

后来,学习《孝经》,听到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的时候,张学友一下回想起儿时与母亲相处的情景,感受到孝道不是一种情感交换,而的的确确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对我母亲的那种爱并不是谁教我的。我想保护她想要呵护她的感觉,不是因为她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她。这是我本能的流露。」

但是,张学友心中仍然有一个结没有解开。这个心结让她感到孝道好像是学儒学时「一个阻碍自己的点」。她说:「儒家要求把你自己全部打开,把你自己完整的人性呈现出来,而孝道要求你听父母的,要服从。」后来,听先生讲,真正让孝道成为道的是天地的大义,张学友才明白:「孝道之所以成为永恒的支点,并不是因为家中的长辈掌握它,我们天然地要服从年长的人,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以大义来认这个亲。」

她提到郑成功和他父亲的例子:「当长辈真的做错的时候,大义要告诉你,你不能跟亲人走,你要认的是这个大义。」在最后,张学友总结,大义认亲帮她打破了最后一点和孝道、和儒家的隔膜,她相信,通过践行孝道,自己可以获得向上走的力量。

文天祥像(图片来自网络)

先生对张珂学友的发言表示认可,又谈到了文天祥和他的弟弟文璧。文璧带着城池投降元朝后,见到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说:「这个人是孝顺我的!」这句话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文天祥知道此事,给一母同胞的弟弟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兄弟一囚一骑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先生说:「我觉得文天祥把什么叫孝道说得明明白白!一直到今天,在座各位包括我,学习中华孝道必须把这个道理弄清楚。文天祥说的是真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继承过来。不然,文天祥就白死了!中国人继承的孝道是假的。」

之后,先生又让三位学友谈一谈对于「立世之本」的理解:「经过大义认亲之后,我们中国人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把真正属于儒家、属于孝道的东西进一步做好?」

关于「立世之本」的讨论

张瑞军:孝背后是天道

首先由张瑞军学友发言。张学友谈到,人活一生,不是追求长寿,而是要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要活得堂堂正正,践行孝道。「对上孝,对下慈,对平辈悌,这些关系都处理好了,人顶天立地。这就是我理解的立世之本」。关于孝道,张学友谈到:「孝背后就是天道,天道要维护这生生不息的生机。人人具有孝的天性。我们每个人在中间,承前启后,使本家体系代代相续。这个是天道驱使的本真力量,这种力量通天彻地。」最后,张学友又讲到,对孝道真实的体验,是在为父母养老送终时那种真真切切、纯属本然的反应。「那种悲痛,才是最真最真的感受。如同曾子说,如果这个时候还作假那就不是人了。」

先生对张学友发言表示认可,并总结道:「立世之本,越往深处谈越难,因为这涉及到人安身立命最真实的地方。我们今天能不能做到孝道,在于我们立身之本是什么样的。」


慈忠玲:孝道能触发无穷尽的力量

之后是慈忠玲学友发言。慈学友认为,立身之本就是我们「怎么样去奉行孝道,怎么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感悟、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无限的真理」

以前,慈学友理解的孝道就是对父母好,觉得自己是个「挺孝顺的女儿」:「大把大把给父母钱花,给他们买衣服,买东西,他们病了我联系大夫、医院,没日没夜地陪床。逢年过节,每次回家车里都装得满满的。那个时候谁要说我不孝,我真的会跟他拼命。」

自从学习儒家后,慈学友对于孝道的理解步步深入。《论语》中,孔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慈学友说:「到这里我才明白,对待父母,给他们吃喝,养活他们,这就够了吗?不敬,什么孝道也谈不上。」

《论语》中还讲到「色难」,对慈学友也有很大的震撼:「从我小时候起,我妈妈给我们兄弟姐妹讲话都是吼来吼去的,我们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和妈妈讲话也是吼来吼去的。学完这句话,我知道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可是在做的时候不那么容易啊,习惯经常会冒出来。真做到很难。」

学到《孟子》中的「养志」之后,慈学友明白了侍奉父母要了解父母喜欢什么:「我知道我的母亲十指连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我觉得我应该为家族做些事情,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尽管自己身体也不好,当妹妹生病在北京治疗时,慈学友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看她。「学习孝道以后,我的内心就变了。心中那些冰冷的东西逐渐少了,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温暖。妹妹病了,我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算计,就是觉得我应该照顾她,出现在她面前,让她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啮指痛心图(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行孝道,慈学友真真正正感受到孝道带来的庄严感和神圣感,甚至见证了孝道通于神明的伟大力量。母亲八十四岁那年,妹妹催慈学友回家见母亲:「你要不回来就见不到了。」

晚间陪母亲休息,关灯时,慈学友无意间瞟到母亲的脸,「像白纸一样,长相和表情简直都不像是我的妈妈」。那一刻,慈学友一下子有些六神无主。当时,慈学友立刻想到先生讲的「循礼」,要找自己的身份。她想:「我的身份是女儿,妈妈病了,我应该救她,这个时候恐惧和害怕都不对。」想到这,慈学友稍稍定下神来,大着胆子,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心里想着「我要救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睡着了。醒来后,慈学友感到母亲的手有了温热感。第二天清晨,慈学友听到母亲喊「我好了」,看着她推着学步车练习走路。

之后,母亲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曾经被「玄学大师」断定最多只有半年寿命的母亲如今已经九十高寿了。讲述完自己见证孝道力量的经历,慈学友说道:「我个人的感觉,孝道本身就能触发一种发自内心的,源于天道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孝道本身就是天之经地之义,本身就带有宇宙精神。我无法估量这样的力量有多么高远深厚,也无法估量它会对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最后,慈学友讲到,自己决心协助先生把这样优秀的中华传统文明发扬光大,让孝道回归中国人的内心。

先生称赞慈学友谈得深刻而有条理。

张珂:一个人是宇宙精神的延续

最后是张珂学友进行分享。张学友讲到自己在家给父母行大礼的经历:「父母听说我要行大礼时特别忸怩,但当我真正行礼时,抬头看到父母脸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深沉和感动。行礼后,我就跪在那里和父母说: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我已经找到内心不变的支点,未来我会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请你们放心。父母听到后都哭了。过了几天,我就听父亲和同事炫耀『我的孩子给我行过大礼了』。」

经过这次行礼,张学友体会到,自己通过与父母相处的温暖而明白天道,这是父母给予自己最大的帮助。一个人既是父母生命血脉的延续,同时也是家族背后承载的宇宙精神的延续,这是她感到自己这个生命在世间的意义。世界在不断变化,而孝道及其背后的宇宙精神给了她内心最根本的支点。


先生总结

孔阳先生:把大义的家风传出去

研讨会最后,先生对三位学友的讨论进行整体回应:「要把立世之本说清,尤其要做儒家修身的心性工夫。做工夫要有道场。」春节期间,我们在家中和父母亲人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道场。然而,我们发现自己的工夫不容易做出来,因为和父母相处时,我们瞬间回到学儒家之前的状态,没有往前走,变成了在父母面前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因此,先生勉励大家,扎扎实实地在当下用工,尤其强调「自卑而尊人」、「慎音」、「敏捷」和「表情」这几个工夫。先生说:「只有在家里把儒家工夫做出来,往外说,才能把儒家工夫传下来。以后你成为一家之主,你的孩子才能把儒家工夫接下去,传下来。我们这样做工夫,家庭里才能立住,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儒家的孝道工夫。当我们的家庭都理解、认同,做儒家工夫的时候,我们觉得中国人背后的腰板直了,可以站起来了。

最后,先生总结道:「我们记住要大义认亲,认儒家历史上的大义。大义就是家风,把大义的家风传出去。我们要身体力行,看看这张脸什么时候能过关,我们的工夫才刚刚开始。今后,我们还要继续讲孝道。」

图文编辑:王浩宇 肖俊俊 曹晓璇

鸣谢:邵玉萍 鞠杰 

司徒瑜 钟章铭等学友

孔阳国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