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故事

国学十年:为儒门做见证

2018/08/10

编者按:“儒见”一周年了,说起“儒见”的因缘,不能不说起一所学校、一群人十年的努力。2006年,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聘请史学博士朱翔非先生来到北京四中,担任校长助理、专职国学教师。在刘校长的支持下,朱翔非先生牵头成立了北京四中国学社,开设国学选修课。 2009年,刘校长与西城区教委一道,支持朱翔非先生于北京四中成立“孔阳国学工作室”,作为推进国学教育的专门机构,以四中毕业生为主体的大学儒学社团由此逐渐建立起来。2015年,为了尝试将儒学带向更广阔的社会,工作室“儒见”公众平台成立。


2015年11月26日,儒见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以“为儒门作见证”为平台的宗旨。

2016年12月8日,“国学十年——北京四中国学教育研讨会”在四中高中部举办。


从2006年9月,朱翔非先生在北京四中的报告厅讲《儒门的勇者》开始,先生和他的学生在北京四中,在国内外的各高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儒门做了真正的见证。这一切刚刚开始。凡属真理的,必将在大地的极远处被见证。

 


朱翔非先生主持“国学十年”研讨会,作者自摄


对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儒家,更能让人在现实的人生中实现绝对的超越,同时又无需依靠任何神秘的力量。

然而,我们却没有谁是从“儒家”走来的,没有谁是从“中国”走来的。20世纪的中国人,走过的是一条不认“中国”,不认“儒家”,只认“真理”的路。在这条道路上,人和人没有继承传统的多少之分,所有人都来自荒芜,人和人的区别,只在对“真理”的真诚或深或浅。多数人,对“真理”也并不十分真诚。

造成这一切的,不是中国文化的逻辑必然,更非“自古如此”,而是三百年来血写的历史和墨写的谎言。虽然热诚的孩子不断地降生,各种新鲜的理论,却不断消解着我们说真话的愿望和信念。追求正义的人,因为缺乏形而上的高度,最终难免走向邪恶。血写的历史和人的血性一起被稀释,墨写的谎言和人的浅薄、冷漠一起不断地丰富起来,成为潮流。

在这时,一个声音说:

“他们都错了。”

这声音是来自先生,来自良知,也是来自祖先和天道的召唤。

这声音可能听起来刺耳,也可能振聋发聩。先生说:“真话可能不好听,但是我必须说真话,我得对列祖列宗负责,对那些真心求道的人负责。”

被种种“理论”蠹坏、瓦解的意义,和真实的历史一起复活了,这些孩子终于知道:

确确实实有种不死的精神,古人称之为“道” ,也确确实实有那么多人是为这种精神而活,他们是儒者。

真诚、厚重的人、有肝胆之人,重新被肯定,被尊重。虽然这样的人,在以“智商”取才的“名校”不一定受重视,但是这些人被儒家的道感召了。他们要求过一种真正深刻的生活。是真诚要求他们的生活必须足够深刻,足以给他们的真诚以交代,值得人托付自己的生命,在其中度过唯一的一生。

 


刘长铭校长在研讨会上发言,作者自摄

 


各界来宾济济一堂,作者自摄


“儒见”,原本就是一位我们学友的微博昵称。他回忆:

先生讲,你们在追求道的这条路上,越走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少。越深入,能陪伴你的朋友越少,最后你发现,可能你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而如果这时你身边还有朋友在你身边,这个人就是你一生的朋友。

古人云:“斯文同骨肉。”先生对于我们,是我们精神生命的父亲,他对我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可能比我们的父亲更深邃。学友对于我们,是真正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有着相似的面孔,我们有着相似的热诚的心。这是莫大的幸福。

 


学友们认真聆听会议,作者自摄


但是,我们也有难以释怀的忧虑和无法弥补的伤痛。身边许许多多年轻的、真诚的面孔,由于我们当时没有向他们交出自己的心,没有向他们真诚地讲述儒学和历史的真相,对他们而言,可能原本有一种更值得追求的人生,却从此失之交臂。我们必须对此负责。

未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我们的使命就是“仁”,就是人心头的那种温暖。走过这条路,靠的是真正的儒门工夫。工夫能把心头的热度护持住,让它生长起来,真正立起来。否则,则当年的感动,亦和人的青春一样,终究是过眼云烟。而工夫,要求人把全身心投入进来,无论外界起了怎样的风雨,都不要让那团仁爱之火动摇、熄灭。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史之隆污升降,则常在其维系国家社会内部的情感之麻木与觉醒。此等情感一旦陷于麻木,则国家社会内部失所维系,而大混乱随之。”为了守护、传承这团仁爱之火,许多人奋斗终身。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我们也正是要做这样的人。

先生有言:

天下惟至诚可以昭日月、贯金石,独修如此,与人交亦如此。历代圣贤无他,惟此心耿耿不灭耳。

我们将燃起儒家之火,沿着初中-高中-大学社团的新模式,最终走向社会,把儒家思想传下去。


(完)




热烈祝贺 “国学十年:北京四中国学教育研讨会” 圆满举办




※本文系作者原创并授权本刊发表,所有权利保留

如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平台:

 

上一篇儒家网络课堂历程回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分享:

精选留言

    留言板

    我们期待您的反馈,并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如希望进一步沟通,请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请填写邮箱

    请填写手机号码

    您的留言可能会被显示在精选留言中,是否同意?

    孔阳国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49号-2